强烈声明
本文为个人投资记录,文中任何操作或看法,均可能充满本人的偏见和错误。
本人不向任何人进行任何股票或基金的买卖推荐,文中提及的任何个股或基金,都有腰斩的风险。
请坚持独立思考,万万不可依赖本人的判断或行为作出买卖决策。切记切记。
股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贵州茅台公司的“护城河”是其长期占据中国高端白酒市场统治地位的核心保障,结合其独特的资源壁垒、品牌溢价和商业模式,可总结为以下五大核心优势:
1. 不可复制的自然资源与酿造工艺壁垒
地理标志性垄断:
茅台酒产能集中在贵州遵义茅台镇7.5平方公里核心产区,依赖赤水河特殊水质、当地微生物群落及气候条件,异地无法复制。
工艺与时间成本
:采用“12987”传统工艺(1年生产周期、2次投料、9次蒸煮、8次发酵、7次取酒),基酒需窖藏5年以上方可出厂,时间成本极高,新入局者难以短期追赶。
注:后面文章会谈到茅台公司曾采用同样工艺(12987传统工艺)和原班人马在异地实验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 品牌价值与文化符号的绝对制高点
国酒地位
:历史上的外交、政治场景使用积累的“国酒”心智认知,具备强社交属性与身份象征意义。
定价权与溢价能力
:茅台终端零售价常年高于出厂价2-3倍(如2023年市场价约2500-3000元/瓶,出厂价1169元),消费者仍趋之若鹜,体现品牌对价格的绝对掌控力。
文化护城河
:与传统文化的深度绑定(如“酱香代表”),形成白酒领域的文化定价权。
注:后面文章会谈到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为什么喜欢茅台酒而且只喝茅台酒。
3. 稀缺性驱动的供需失衡
产量刚性限制
:受产区扩产限制(环境承载力和工艺复杂性),茅台酒年产量仅约5-6万吨(2023年),远低于市场需求。
存货增值属性
:越陈越香的特性使茅台具备类金融属性,渠道和消费者囤货进一步加剧稀缺,形成“价涨量缺”的正反馈循环。
4. 渠道控制与利润分配权
经销权垄断化
:经销商需缴纳高额保证金并经历严格审查,形成排他性利益联盟,茅台通过调整经销商配额、增加直营比例(如i茅台平台),进一步掌控终端话语权。
预收款模式
:近十年时间,飞天茅台酒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经销商拿到货就能赚到大钱,故经销商积极提前打款以锁定货源。
现金流极佳。
1.2023年财报(年度报告)
合同负债:14,125,755,802.29元大约141亿元
2.2024年半年报
合同负债:9,993,058,770.30元 大约100亿元
3.2024年三季度财报
合同负债:9,930,767,399.77元 大约100亿元
5. 政策红利与国有资本加持
地方政府依赖
:茅台贡献贵州省约20%的税收,享有政策保护(如打击假酒、产区环保政策倾斜)。
国资背景优势
:作为贵州省国资委控股企业,在资源调配(如土地、生产许可)和行业标准制定中占据主导。
护城河的持续性分析
优势维度
可复制性
长期可持续性
地理与工艺
极低
强(百年传承)
品牌与文化
低
强(需持续维护)
渠道控制
中
中等(渠道变革风险)
政策与资本
中
高(依赖政府关系)
总结
贵州茅台的护城河本质是**“时间+垄断资源+心智占领”**的复合壁垒,短期内难以被撼动。其风险主要包括:
政策对高端消费的限制(如反腐、消费税改革)
年轻一代对白酒消费习惯的弱化
极端产能扩张导致品质下降(可能性较低)。
对于投资者而言,茅台的护城河不仅在于财务报表的优异,更在于其产品超越了消费品范畴,成为社会流动性符号,这一地位在华人市场几乎无可替代。